顯示具有 醫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02-02

咽痛

對一般感冒的咽痛,還蠻難掌握的
不過最近看了一些東西,很有趣


以傷寒少陰病的治法,半夏湯、桔甘湯、甘草湯 都可使用,
但用後兩者時,服法是含一小口在口中,慢慢吞下,不是一次喝完。

有太陽病時,可以用葛根湯加石膏、桔梗

程鐘齡的醫學心悟則是指提,對咽痛不要輕用寒涼,要用開結散腫的藥才對,
程的加減味是桔梗、牛蒡子、薄荷
又以前醫師在治療我的感冒兼咽痛時,都用銀翹散(連翹、銀花、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蘆根),效果很差,是抓不準證? 還是用藥比例的問題? 也許加重辛溫的荊芥,減輕寒涼的竹葉、蘆根、銀花,就可以改善藥效。

我自己的經驗是加入葛根湯加連翹也有功效的。

有一次在ptt版上看到有醫生治療是用桂枝湯加梔子,
一直不了解為什麼要用梔子
後來在大塚敬節的醫案中看到他自己咽痛的案例
這咽痛是有一層黏膜覆蓋著,非常痛,不易去除
(我以為這是痰飲濕氣,自己可能會加茯苓半夏之類的)
他以少陰方治無效,後來認為這咽痛會不會是梔子湯類的延伸
因為在梔子湯系列中,常有「心中懊儂」的證,把咽痛當作是心中懊儂的一種
以梔子、半夏、甘草三味煮湯,含服一帖後,咽痛就效失了(非常神速)

在桂本傷寒中,有類似方
病溫,治不得法,留久移于三焦。其在上焦,則舌蹇,神昏,宜梔子湯;其在中焦,則腹痛而利,利後腹痛,唇口乾燥,宜白虎加地黃湯;其在下焦,從腰以下熱,齒黑,咽乾,宜百合地黃牡丹皮半夏茯苓湯。
  梔子湯方:
  梔子十六枚(劈) 黃芩三兩 半夏半斤 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三味,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大塚先生用的剛好就是桂本梔子湯去黃芩的組合。
矢數先生的醫案中也有提到梔子對噎膈、痞塞等咽下困難時有效

所以咽痛也可能是這樣一個食道問題上的延伸了。

很可惜的在脈象上這些醫案都沒有提到。

2008-01-27

加味香蘇飲

矢數道明的書裡是這麼寫香蘇飲的
對桂枝湯或葛根湯服後會胸悶不適者,
或是春初不太必要發汗的感冒時,可以服用。


這次又感冒了
週五開始鼻塞 流鼻水 接著喉嚨痛
因為看了程國彭的醫學心悟
所以用了他的加味香蘇飲

紫蘇葉 三錢
陳皮 二錢半
香附 二錢半
炙甘草 一錢半
生薑 三片
(以上是香蘇飲)
荊芥 二錢
秦艽 二錢
防風 二錢
蔓荊子 二錢
川芎 一錢

加減藥

咽喉腫痛 加桔梗、蒡子 各三錢,薄荷一錢

只服了一帖喉痛就大減
二帖喉痛就消失了 但惡寒還是有一點
基本上算是治喉痛最有效的方子了!

ps 其他加減
頭腦痛甚者,加羌活一錢半、蔥白四根
自汗惡風者,加桂枝、白芍各二錢
春夏之交,稚恐夾集溫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朮三錢 (不懂溫暑為何用朮)
兼停食,胸膈痞悶,加山楂、麥芽、卜子各三錢
若太陽本證未罷,兼口渴、溺澀者,為膀胱腑證,加茯苓、木通各三錢
喘嗽加桔梗、前胡三錢,杏仁14枚
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薑,加生地、赤芍、丹參、丹皮各三錢
便祕加卜子、枳殼
若四肢厥冷,口鼻氣冷,是兼中寒也,加乾薑、肉桂之類,
雖有表證,散藥只用一二味,不必盡方
若挾暑氣,加知母、黃芩之類
乾嘔、發熱而咳,為表有水氣,加半夏,茯苓各三錢
時行疫癘,加蒼朮八分
梅核氣證,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蘇梗各一錢六分
婦人經水適來,加當歸、丹參
產後受風寒,加黑薑、當歸,其散劑減去大半
若稟質極虛,不任發散者,更用補中兼散之法

ps2 劑量皆為原書二倍

2006-12-26

霍亂

霍亂一詞原意並非專指cholera,cholera指的是急性細菌性腸炎。

霍者,突然發生的狀聲字;亂者,意指中焦氣逆不正常的情況。所以霍亂原意是指中焦突然發生不正常的氣逆,表現出來的也是上吐下瀉的情況。

在傷寒論中的霍亂篇還蠻少的,可以參考一下:

【桂林古本】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師曰:霍亂屬太陰,霍亂必吐利,吐利不必盡霍亂。霍亂者,由寒熱雜合混亂於中也。熱氣上逆故吐,寒氣下注故利,其有飲食不節,壅滯於中上者,竟上則吐,下者,竟下則利,此名吐利,非霍亂也。

問曰:病有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非霍亂,霍亂自吐下,今惡寒,身疼,復更發熱,故知非霍亂也。

霍亂嘔吐,下利,無寒熱,脈濡弱者,理中湯主之。
理中湯方:
人參三兩 白朮三兩 甘草三兩 乾薑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先吐後利,腹中滿痛,無寒熱,脈濡弱而澀者,此宿食也,白朮茯苓半夏枳實湯主之。
白朮茯苓半夏枳實湯方:
白朮三兩 茯苓四兩 半夏一升 枳實一兩半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胸中滿,欲吐不吐,下利時疏,無寒熱,腹中絞痛,寸口脈弱而結者,此宿食在上故也,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杵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匙,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為度而止。

霍亂,嘔吐,下利清穀,手足厥冷,脈沈而遲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乾薑一兩半 人參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吐利,發熱,脈濡弱而大者,白朮石膏半夏乾薑湯主之。
白朮石膏半夏乾薑湯方:
白朮三兩 石膏半斤(棉裹) 半夏半升(洗) 乾薑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渴者加人參二兩,黃連一兩。

嘔吐,甚則蛔出,下利時密時疏,身微熱,手足厥冷,面色青,脈沈弦而緊者,四逆加吳茱萸黃連湯主之。
四逆加吳茱萸黃連湯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乾薑一兩半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吳茱萸半升 黃連一兩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霍亂吐利,口渴,汗出,知氣,脈弱而濡者,理中加人參括蔞根湯主之。
理中加人參括蔞根湯方:
人參四兩 白朮三兩 甘草三兩 乾薑三兩 括蔞根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飲水即吐,食穀則利,脈遲而弱者,理中加附子湯主之。
理中加附子湯方:
人參三兩 白朮三兩 甘草三兩 乾薑三兩 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腹中脹滿而痛,時時上下,痛氣上則吐,痛氣下則利,脈濡而澀者,理中湯主之。(方見前)

霍亂證,有虛實,因其人本有虛實,證隨本變故也,虛者脈濡而弱,宜理中湯;實者脈急而促,宜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理中湯方見前)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方:
葛根半斤 黃連三兩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霍亂,轉筋,必先其時已有寒邪留於筋間,傷其榮氣,隨證而發,脈當濡弱,反見弦急厥逆者,理中加附子湯主之。(方見前)

霍亂已,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 白朮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
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將息如法。
理中丸方: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甘草三兩 白朮三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可益至三四丸。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若轉入陰者,必利;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下利後,便當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亦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傷寒,脈微而復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四逆加人參湯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乾薑一兩半 人參三兩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將息禁忌如太陽法。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方見前)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方見前)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甘草二兩(炙) 乾薑三兩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人參二兩豬膽汁半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納豬膽汁攪勻,分溫再服。

吐利後,汗出,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可以發現大部份的用藥是以理中湯、四逆湯加減為主。其他情況則有宿食(朮苓半枳湯)、發熱(朮膏薑夏湯、葛根連芩湯)、解表(桂枝湯),和水道不利(五苓散)。

次此用藥是先以理中湯,發現效果不佳。針中脘、上脘、水分之後,溫服五苓散加四逆人參湯。於是利止脈平。後仍以四逆人參湯做調理。

2006-09-01

[徐靈胎醫案]下疳

有個很神奇的方子,從現代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是可以刺激幹細胞再生的藥物! 非常值得研究勒!


濮院沈維德。患下疳。前陰連根爛盡。溺從骨縫中出。瀝灌腎囊中。哀號痛楚。肛門亦復爛深半寸。載至余家。止求得生為幸。余亦從未見此病。姑勉為治之。內服不過解毒養血之劑。而敷藥則每用必痛。屢易其方。至不痛而後已。兩月後結痂能行。惟陰莖僅留根耳。余偶閱祕本。有再長靈根一方。內用胎狗一個。適余家狗生三子。取其一。泥裹煨燥。合藥付之。逾二年。忽生一子。舉族大譁。謂人道已無。焉能生子。蓋維德頗有家資。應繼者懷覬覦之心也。其岳徐君密詢之。沈曰。我服藥後陽道已長。生子何疑。徐君乃集其族人共驗之。陽道果全。但累生如有節而無總皮。再期又生一子。眾始寂然。遠近傳之。以為奇事。今猶有述之以為異聞者。

再長靈根方 五十日復生效
煆乳石三錢五分。琥珀七分。硃砂六分。人參一錢。真珠七分。牛黃四分。真水粉五分。胎狗一個。雄黃六分。用靈仙首烏、大力子、蓼草汁。煮一晝夜。炒如銀色。右為末。每服三釐。日進四服。臥又一服。俱以土茯苓半觔。陰陽水十二碗。煎五碗。連送五服。七日驗。

雄按煮一晝夜而炒如銀色之藥品。即上文煆乳石等九味也。詳玩文義似宜移右字於用字之上。方順第胎狗煨燥必黑。全狗分兩。又必數倍於諸藥。同煮同炒。不知何以能如銀色。是必煨時不令黑也。

可惜很多藥都不認識,而且多有礦石金屬藥物,需小心才不至中毒。此方難矣。

內觀與光的波粒二象性:從物理到身心的啟發

在內觀修行中,我們學習如何純粹觀察當下的感受,不執著、不抗拒,並培養平等心。而在量子物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顯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種狀態會根據是否被觀察而改變 。這樣的物理現象,竟然與我們的內在經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篇文章將透過物理學的視角來理解內觀,並探討 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