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6

內觀與運動:身心同步鍛鍊的修行

內觀(Vipassana)是一種透過覺知與平等心來訓練身心的技術,而運動則是透過身體活動來提升身心的協調與耐力。兩者看似不同,但其實都是「身心同步鍛鍊」的方式。以下整合內觀的技巧與心得,並與運動進行比較,以展現它們如何互補並提升整體健康。

內觀的技巧

 專注在呼吸:內觀前三天的核心是覺知呼吸,只要意識到心跑掉時,意念自然會回到呼吸上。

 純粹感受當下:所有感受(細微、粗重、甚至無感受)都是平等的,只要覺知存在,就是與當下的實相同在。

 放鬆且開放:不抗拒、不執著,讓身心自然地接受當下的狀態。


平等心的修行

 所有感受皆可接受:無論快樂或痛苦,內觀訓練我們用平等心對待它們,而不被帶動。

 與當下同在:不擔心、不緊張,不執著於某種狀態,單純觀察變化。


內觀與運動的相似性

內觀(Vipassana)

運動(如重訓、瑜伽、跑步)

訓練 感覺神經,提高對身體內在變化的敏感度

訓練 運動神經,提升身體控制與動作精確性

增強 覺察力,察覺細微的身心變化

增強 身體協調,提升動作穩定性

培養 平等心,不受情緒波動影響

培養 意志力,面對疲勞與挑戰

身體雖靜,但內在變化持續流動

身體雖動,但心態穩定則動作更流暢

結論:內觀與運動都是「又練身又練心」的修行


內觀強調內在的精微感受,運動強調外在的身體控制,兩者結合才能真正達到身心合一

1. 內觀讓我們學會觀察與接受當下,提升內在的穩定性。

2. 運動讓我們學會控制與調節身體,提升外在的力量與協調性。

3. 兩者相互補足,使身心都更加敏銳、穩定,進入更深層的修行。


無論是透過靜坐內觀,還是透過運動鍛鍊,我們都在培養對自己身體與心靈的更深層理解。而真正的修行,不只是坐在墊子上冥想,也不只是跑步或舉重,而是在每一刻都保持清晰的覺知,與身心同在。

沒有留言:

內觀與光的波粒二象性:從物理到身心的啟發

在內觀修行中,我們學習如何純粹觀察當下的感受,不執著、不抗拒,並培養平等心。而在量子物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顯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種狀態會根據是否被觀察而改變 。這樣的物理現象,竟然與我們的內在經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篇文章將透過物理學的視角來理解內觀,並探討 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