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省思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省思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10-06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最近因為Touch的關係,看完了鹿鼎記。接下來,想起之前好友所做的好讀書中,有本叫「修練當下的力量」(艾克哈特.托勒 著),於是就下載來看。 不知為何,看完我只想到這句話「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很多觀念都是四念住所包含的範圍,四念住的解說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何四念住的推廣不易,而這「當下」的風潮曾上暢銷書排行榜? 棋靈王中北斗盃的比賽,曾有說過「我們都是為了更接近古人」(大意是這樣),沒想到我們卻對古人遠之有恐不及。 可能是因為語文障礙(文言不易懂),也可能因為自卑心作祟(古人食古不化),也可能是新鮮感(外國月亮又大又圓),不管如何,繞了一大圈才發現,還是家鄉味最好。 何苦走這一遭呢?

2007-11-07

[網路轉寄]大風無法搖撼一座山!

雖然這故事看過很多次了
但值得一讀再讀...


大風無法搖撼一座山! (很棒的觀念和想法 )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
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

然後呢?你是否會愈想愈氣,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靜靜地聽著,然後說:
「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
「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
「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然而,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是的,
如果有人對你生氣,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粗暴無禮,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你能怎麼辦?

讓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
「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你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曾聽過一則故事─

有個人每天都固定向某報攤買一份報紙,儘管這個攤販的臉一向都很臭,但他還是每次都對小販客氣地說聲謝謝。

有一次和他同行的朋友看到這情形,便問他:
「他每天賣東西都是這種態度嗎?」

「是的。」
「那你為什麼還對他如此客氣?」

那人回答:「我為什麼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讓別人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呢?

2006-09-03

快樂的泉源

這是在朋友的bbs個人版進版畫面看到的,有一次學姊問了個問題(忘了是什麼),我就翻這兩句話給她看,她說第一句話可以理解,但第二句話就完全不能認同了。

這個世界上不論有什麼快樂, 都是來自希望別人快樂
這個世界上不論有什麼痛苦, 都是來自希求自身快樂


by 寂天菩薩

2006-09-01

接點理論

節錄自Slow Dance

「接點? 」

「比如是以前的朋友,一起工作過的,或者像我們這樣的鄰居,無意識地,甚至不想見都會遇見這樣偶然自然的接點。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有數不清的男男女女嗎? 也就是說各色男女,雖是這樣,邂逅這種事,比如我這個情況,我想要邂逅的男人不是僅有一小撮嗎? 即然邂逅了,也許只是擦身而過連話都沒說過就結束了。如果能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邂逅的話,我說不定就會有100%陷進去的機會。有的,肯定會有的,沒有的話就有問題了。」

「是啊是啊,然後呢? 」

「在實際邂逅的一小撮人中,如果只有99%的人的話,我肯定是和這99%中間的一個人交往的,明白嗎? 」

「喔~ 有點」

「這樣有點寂寞啊~

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邂逅的話,只要有接點的話,可能就會和這世界上,某個地方的一個100%的人連結到一起。」

「是這樣的嗎?

邂逅並不是100%的人。如果世界上的男人中,有個100%能讓你陷進去的人的話。如果有的話,但是沒有邂逅的,沒有任何接點的人,肯定是屬於99%,而並非100%的。

無論是多麼小的邂逅接點,就會變成那剩下的1%。

我還是覺得現在自己,活著的這個世界上有個屬於100%的人存在。」

內觀與光的波粒二象性:從物理到身心的啟發

在內觀修行中,我們學習如何純粹觀察當下的感受,不執著、不抗拒,並培養平等心。而在量子物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顯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種狀態會根據是否被觀察而改變 。這樣的物理現象,竟然與我們的內在經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篇文章將透過物理學的視角來理解內觀,並探討 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