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3

傳統與現代


所謂傳統是針對於現在多變社會的一個觀念。舉實例來說,可以是天地君親師的人倫觀,或是婦女嫁夫的三從四德,泛指這些在五四運動以前,中國人依循長久的儒家道德觀。然而,這些觀念在近代多被論戰攻擊。著名的五四運動與白話文的推擴,成功的消滅部份的傳統,尤其是文言文的使用。

雖然傳統看似古板老舊,不切實際。但不可否認的是多數不諳古書的年輕學子,並未深切了解其中奧義。當我們驕傲地說道「中華文化五千年」時,反面的憂思就是五千年中所產出似是而的觀念,也是多如牛毛。中國人好古、尊古的民族性,在清代,因文字嶽之故,不得己轉向考據之樸學,才略有實事求是的懷疑精神。這與西方哲學思想,強調我思故我在的懷疑思辨,相差太久。

但是,一切仍不算太晚。在現今資訊發達的情況,我們更可以稟持精準且中立的態度來檢視自身的文化。現今社會快速的工業化,經濟體系金球化,縱使老子在現代,也難以當個保全人員而安家立命。

那傳統中有哪些是值得留存並有益於現代的呢? 順應這樣的省思,有所謂新儒家的流派出現。以往的君主不復現今,改為憲政法治後,人倫的關係不再僵硬。透過深刻的內容反省,從人倫的相對關係直接探究核心的「仁」學。以往父母過世需守孝待墓三年,宰我試圖問夫子,是否能改喪制,夫子說,若你心能過意得去,那就改吧! 在祭典中,弟子問夫子,可以把祭品的羊節省下來嗎? 夫子答道:「爾愛其羊,吾愛其禮。」祭典上有沒有羊並不是重點,而背後行禮的心意才更加重要。

因此,我們可以從傳統中紛雜的枝微末節中,抽射剝繭的找到人與人互動的精義,甚至是立身處命的哲理。這樣的哲理,就像車輪的軸心,無論外界變化多快、多迅速,軸心總能趕上,且不因外界遷移,更甚者提供現今一股安定的力量。

學會看穿傳統表現在行為上的這一面,去深究其核心精神,並傳頌發揚,正是傳統能突破其窠臼,而助益現今的唯一方式。試圖去保留傳統,或以傳統角度來批評現今社會,都是不智的做法。我們應從其精神(也就仁的精神),來回答多面向的挑戰性問題。例如: 未婚生子的安養,婦女自主墮胎的合法性,離婚是否需經法官裁定,多元性別的婚姻結合,孝順的再定義,現今民主體制的改進,司法的獨立。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被論述。若持傳統之人,一再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來強加於人口暴炸的現今社會,或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來壓迫女性自主運動。我擔心孔夫子所謂的仁道,將被這種千年來的裝扮所拖累,終將無用於世,而被世人遺忘。

身為華人的我們,也將成為無根的民族,與自身的過往斷開,無從滋長。


註:
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2.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沒有留言:

感恩

感謝這兩年所有教導過我的老師,無論是哪一方面的老師。 感謝所有協助過我的人,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 感謝所有來診的病患,感謝你們的教導。 我衷心的感謝你們,無論有形或無形的。 希望未來我可以有能力提供幫助,即使是一點點都好。 祝你們在新的一年,平安、安詳、和諧、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