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5

斷捨離

<斷捨離> 山下英子著

物品要使用才有價值

物品在此刻需要他時才有用處

物品要適得其所才顯得美麗

  • 三種「捨不得丟」的人



  1. 逃避現實型

  2. 執著過去型

  3. 擔憂未來型



  • 探討如何丟東西時的用字遣詞,就可以看見人們內心深層的一面。

  • 雜物Clutter的分類



  1. 不用的物品

  2. 在用卻不喜歡、不好用的物品

  3. 執念的物品



  • 時間軸鎖定於「現在」

  • 在斷捨離中,沒有「客用」的想法

  • 提升居住空間意識



  1. 與人有關、與場所有關的環境

  2. 近的和遠的環境

  3. 可否靠自身力量改變的環境



  • 提問的主詞(是否用得到才是關鍵)

  • 收拾的定義是「斷與拾棄物品」

  • 收拾--->整理--->清掃

  • 「可惜」是對物品的珍惜

  • 記住三分法: 大--中--小

  •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有七成滿

  •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放五成及一成滿

沒有留言:

內觀與光的波粒二象性:從物理到身心的啟發

在內觀修行中,我們學習如何純粹觀察當下的感受,不執著、不抗拒,並培養平等心。而在量子物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顯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種狀態會根據是否被觀察而改變 。這樣的物理現象,竟然與我們的內在經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篇文章將透過物理學的視角來理解內觀,並探討 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