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蓄水證(腑證氣分)
71.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74.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3.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127.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
8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太陽蓄血證(腑證血分)
106.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蓄血證初起,與少腹硬滿別之)
124.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滿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
125.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老,血證諦也,扺當湯主之。
126.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扺當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