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5

[郝萬山]太陽變證-熱證

虛煩證治
76.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77.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78.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79.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80.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81.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邪熱壅肺證
63.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
162.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5條,不煩渴者與桂枝湯)

辨別喘的方證:
1.麻黃湯、小青龍湯(無汗而喘)<--汗出而喘
2.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中風兼喘)<--不可行桂枝湯
3.陽明裡熱實<--身無大熱者
4.最後即邪熱壅肺之麻杏甘石湯證

清肺一號:麻杏甘石+銀花、連翹、茅根、蘆根。
清肺二號:麻杏甘石+銀花、連翹、前胡、青黛、海蛤殼。
咳熱合劑:麻杏甘石+蘇子、黃芩、葶藶子、大青葉。

麻黃湯:純表寒、無裡熱。只有麻黃
大青龍湯:表有寒、裡有熱。麻黃=石膏
麻杏甘石湯:表寒輕,裡有熱。麻黃小於石膏
白虎湯:純裡熱。只有石膏


協熱利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連湯主之。(與桂枝人參湯別之)

太少合病
172.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少陽三禁--禁汗吐下。
膽熱迫腸致下利,迫胃致嘔。


沒有留言:

內觀與光的波粒二象性:從物理到身心的啟發

在內觀修行中,我們學習如何純粹觀察當下的感受,不執著、不抗拒,並培養平等心。而在量子物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顯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種狀態會根據是否被觀察而改變 。這樣的物理現象,竟然與我們的內在經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篇文章將透過物理學的視角來理解內觀,並探討 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