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2

這是個好問題

接連兩個朋友,在同一個禮拜問我,想不想談感情。

「想啊! 當然想啊!」我回道

自從看了kkcity上的一連串文章,內容是在討論,畢業論文上的致謝詞裡,會不會把敏感的另一半放進去。在某次聊天,Boris居然說他的碩士致謝詞裡也有放。想到這一整個苦悶的研究生活,有個人能包容、能感謝似乎也是件幸福的事。

只是突然問到談不談感情的問題,總是會先頓一下,然後再肯定的說「Sure!」因為,很難說是誰包容誰,如果在忙碌的研究中,還要處理感情分分合合的大吵小吵,我的EQ有這麼高嗎? 是有點難度的。

H跟我提到,如果對方愛我們多一點,似乎自己就不懂得要珍惜,假設自己愛對方多一點,又擔心對方會變心離去,而不斷的委屈求全? 於是愛情變成角力,上風的一方總有籌碼說不!? 這樣實在太累了! 結束熱戀的時期,就會開始看見對方的缺點,也需發現是價值觀不同,或許是生活習慣有出入。總之,從愛情走到穩定的似愛情的關係,最後像親人一樣的緊密聯 係,究竟要經過多少風雨,沒人說得準。

青春短暫,年華似流水,還有多少時間能追求愛情?

沒有留言:

內觀與光的波粒二象性:從物理到身心的啟發

在內觀修行中,我們學習如何純粹觀察當下的感受,不執著、不抗拒,並培養平等心。而在量子物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顯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種狀態會根據是否被觀察而改變 。這樣的物理現象,竟然與我們的內在經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篇文章將透過物理學的視角來理解內觀,並探討 覺知...